当前位置: 首页 > m6米乐官方入口app下载

江苏控减直播稻、确保粮食与环境安全

  发布日期: 2025-04-13 来源:m6米乐官方入口app下载 

  8月20日,江苏省农业村庄厅最新多个方面数据显现:我省直播稻面积比上一年同期削减350万亩、控减率达41%,在“规范直播稻开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江苏是全国首先控减直播稻的粮食大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则是全省改直播稻为机插秧先行示范县。这一场自下而上、省市县联动、同向发力的稻作生产方法变革,“静悄悄”地对江苏犁地维护、粮食生产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建造发生久远影响。

  东海是全省较早“旱改水”区域,水稻主产区以砂姜黑土为主,相似东北黑土地,所产大米“柔软油润、浓香耐久”。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这儿就构成苏北最大且完结省际买卖的黄川米市,东海大米一度热销全国。

  2008年,东海大米取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维护,并注册“东海大米”团体商标。2009年,东海稻米产业链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链”。

  可近10年,东海大米风景不再,连当地人都觉得其“口感差”而弃购。而这,又被东海作为全省产粮大县的光环所隐瞒。

  东海大米“由盛转衰”,引起2021年头就任县委书记宋波的重视。经过两个月的一线调研,他找到原因——曩昔东海大米“香、好吃”,主因是会集育秧、禾苗壮实、成长时刻长;而2011年后,当地青壮劳力外出打工,种田的多是“3899部队”,即妇女白叟,他们往往直接撒稻种入田、望天收,是为“直播稻”。

  直播稻是稻种下田后长秧,而手插秧、机插秧都是先育秧、再移栽下田,其成长时刻要比直播稻多十来天,加之直播稻多为早熟种类,迟发育、不抗灾,其稻米质量天然欠安。

  机插秧稻米质量好、产值高,但毕竟不如直播稻省工省劲,农户“不认”。2021年头,虽然县委、县政府力推机插秧,但全县97万亩水稻中直播稻仍占九成,高于全省均匀54个百分点,该县据说是“全国最大直播稻县”。

  2021年8月一场疾风暴雨,东海县水稻倒伏受灾面积近20万亩,其间90%以上为直播稻。直播稻易倒伏原因有三:栽培密度大;上肥多,土壤板结;种类凌乱,全县直播稻有五六十个种类,多为不抗病灾的早熟种类。

  就在县里紧迫安排禾苗补种、让承揽大户言传身教宣讲机插秧“优点”之际,连云港市生态环境部分又通报了东海直播稻汛期回水污染相关状况。

  “比起机插秧,直播稻要多排一次稻田污水。”东海县农技推行中心主任汪洪洋说,直播稻泡田后,要排一次含农药、化肥、秸秆腐朽等“酱油汤”色污水进入周边水沟;到七八月份汛期,大雨滂沱,不论是直播稻仍是机插秧,田里的沤水不免四溢涣散,终究汇入流向连云港市区的水源河——蔷薇河,导致水质不稳定,市民对此颇有诉苦。

  每年汛期前后,东海县地表水7个国考断面、9个省考断面水质,鲜有合格者。以直播稻退水为主的农田面源污染,成为全县甚至蔷薇河沿线最大的污染变量,甚至影响连云港市区饮用水安全。

  办理蔷薇河,要害在进步东海县等区域下行水质量。新冠疫情期间,东海县委、县政府尽力做好“统筹”文章,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稻作方法变革和村庄环境整改办理,以超前策划赢得耕耘调整的自动。

  而这个进程也给农人上了一堂警示课,增强了全县加速控减直播稻的举动自觉。压减直播稻、“推行机插秧50万亩”,写进2022年东海县政府作业报告,这在该县仍是初次。

  很多直播稻“碎田”上,没有办法进行大面积机插秧。该县整合置换新的栽培主体——在自愿基础上,引导农技认识强的县内外家庭农场、农人合作社、农业企业和村庄团体经济安排流通散户土地,积小为大,扩大机插秧新式运营主体规划。2022年,全县各运营主体累计流通土地38万亩,仅县农发集团、省农垦集团等几家农业有杰出贡献的公司就流通土地近10万亩,为规划推动机插秧做好要素和配套预备。

  机插秧比直播稻多了育秧本钱。一亩机插秧需40盘秧,每盘秧商场价六七元,每亩育秧本钱就得200多元。为了让机插秧农户用上既好又不贵的禾苗,县里做了3件服务到田头、管久远的实事:

  筛选残次稻种。将全县五六十个稻种遴选压缩到5个机插秧主打主导良种,进行繁育推行。投入1.28亿元,建成全国最大的水稻工厂化育秧基地,构成占地1684亩、散布在5个城镇、具有39条自动化育秧流水线的“一中心、四工厂”,当季可满意全县50万亩机插秧之需。政府补助、保本出售,每盘秧只卖4元,低于商场价两到三元,让利机插秧农户;

  以奖代补。凡连片育秧10亩以上且落地成活的,不论育秧主体是大户仍是企业,均给予每亩4000元育秧补助;

  育秧插秧同奖。对从事机插秧的社会化服务安排,按每亩30元给予补助,确保好秧优插。

  因为方针到位、确保有力,2022年全县压减直播稻20多万亩,占全县97万亩水稻栽培培育面积的21%。

  “这20多万亩机插秧,在全县抗灾增产中起到‘压舱石’效果。”东海县县长张其兵说,2022年9月东海遭受低温寒害气候,全县近30万亩直播稻灌浆受阻或间断,秕谷增多,减产几成定局。而全县20多万亩机插秧不只抗寒害,亩均还增产50多公斤。增减相抵,当年全县水稻均匀亩产和总产均超2021年,完结粮食生产“十九连丰”。

  汪洪洋说,机插秧比直播稻要少排一次“泡田”污水、少打一次除草剂、少施一次农药,化肥运用率也进步5%以上。归纳测算,每亩机插秧比直播稻节省药肥本钱140元,亩均归纳效益添加300元。受灾却不减产、不减效,这一“反转”更坚决了东海争当“机插秧榜首县”的决计。

  东海县上下深知,仅控减直播稻,并不能彻底消除农业面源污染,要经过栽培方法调整、秸秆离田、稻田退水循环再运用等体系办理,完结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维护双赢。

  体系办理、千丝万缕,东海县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一直,标本兼治,攻坚克难。

  ——加大蔷薇河等要点河道周边土地规划流通力度,会集机插秧,削减稻田退水对水源河道污染。

  ——全县建成112个秸秆收储场,构成秸秆离田、加工、出售产业链,削减直播稻泡田时稻杆腐熟发生的污水。本年夏日,全县秸秆离田收储面积达32.4万亩。

  ——树立蔷薇河流域首要河道137个闸门管控职责清单,清晰县村庄三级管控职责人,闸门管控权暂时上收县水务部分,启闸排水排污要经县河长办同意。

  ——环绕全县要点河流,运用现有水利水沟设备,多方投入2亿多元,建造71个农业退水循环运用试点,配套暂时泵站279台,将本应排掉的农田“肥水”回用于农田灌溉,既节水节电,又削减稻田中氮磷肥丢失。

  8月初,记者在东海农场一、二、四分场看到,1.2万亩连片稻田四周新砌了退水渠,中心排灌站等5个泵站不断将退水渠中“肥水”抽进灌溉渠,再返流稻田、循环运用。东海农场农产部司理孙正超和记者说,运用3000万元高规范农田建造资金,上一年农场修建了全省面积最大的稻田退水循环体系。此地地形嘹亮,本来灌溉用水不充足;现在退水回用,既消除了水荒,又杜绝了污水外流。

  东海县农业村庄局局长孙彬介绍,上一年以来,全县经过退水回用,节省农田灌溉用水6000万立方米。因为退水不外排,县域内50多公里首要河道水体均未变为“墨汁”,汛期河道水质污染时长从2021年的4个月,缩短至2023年的1.5个月。本年1—7月,全县7个国考断面均匀水质均到达或优于Ⅲ类水,下流蔷薇河水环境质量全面进步。

  2022年2月,宋波中选连云港市副市长,分担农业。就任伊始,他就对全市直播稻状况做调研,发现直播稻竟占水稻栽培总面积的40%。有之前在东海控减直播稻“炼”出的“药方”,他着力推动直播稻改机插秧,得到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持。

  “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压减直播稻面积30%以上”,写进2023年连云港市政府作业报告。《连云港市直播稻控减作业三年举动计划》和《蔷薇河流域防备汛期水质下降防控计划》出台,清晰蔷薇河流域为要点办理区域,初次将控减直播稻和退水治污使命分化到各县区,并排入市对县区高质量查核。

  连云港市农业村庄局局长陈凤介绍,全市统筹各级涉农资金1.2亿元,对水稻会集育供秧施行补助,建成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立示范片29个。首先施行稻谷差别化补助,本年起对直播稻栽培户少补或不补,相应进步对机插秧户补助规范。依据地形及农田退水去向,全市增设1100台暂时水泵,施行农田退水循环运用,完结非降雨期或小雨农田退水不进入主河道。本年,全市压减直播稻55.8万亩,控减率41.74%,超额完结年度压减30%的使命。

  省市县三级联动,加强典型引导,要点进步稻作现代化水平。4月6日,省农业村庄厅发布关于加强直播稻控减开展机插秧社会化服务的告诉,要求本年全省压减直播稻30%,用3年时刻将全省直播稻压减到位。

  4月25日,全省水稻会集育秧现场观摩训练会在东海县举行,进一步清晰本年全省控减直播稻300万亩、较上一年压降30%,力求本年水稻会集育秧份额超50%、比上一年进步10%。东海甚至连云港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稻作方法变革先行先试的做法,得到推行。

  8月15日到16日,全省农田退水办理作业现场推动会在连云港市举行,与会者先后观摩东海县和海州区两个示范点。连云港市副市长高美峰介绍,经过推动农业面源污染源头减控,有用改进汛期水环境质量,1—7月全市22个国考断面优Ⅲ类水质份额90.9%,同比进步9.1%,到达省级查核方针。

  6月26日,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推动新一轮太湖归纳办理举动计划》,提出加强农田退水办理的详细方针:推行“退水不直排、肥水不下河、营养再运用”的栽培形式,高规范农田建造中应清晰生态化改造办法。2024年末前,一、二级维护区撤销直播稻栽培,推动直播稻改机插秧。

  这标志着,直播稻改机插秧、退水不直排、推动农业生态化改造等“部分作业”,已上升为省委、省政府高水平建造农业强省的战略行动。

  由东海大米质量溯源引发的“冲击波”,现在已对全市甚至全省栽培理念、稻作方法、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发生“蝴蝶效应”。开展绿色高质高效农业的一致业已构成,这正是江苏在推动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的题中应有之义。但也要看到,因为农业生产运营面对难以预测的天然危险和运营主体涣散的商场危险,这项体系性变革负重致远,难以一蹴即至。两个有关部分就此进行清醒剖析:

  ——省农业村庄厅一级巡视员唐明珍说,全省年产稻谷近200亿公斤,占全省粮食总产一半以上。因为直播稻办理粗豪、产值水平低、质量效益差,不利于发掘水稻单产潜力,加大稻麦周年高产难度,对全省粮食安全构成必定危险。该厅栽培业处处长杜永林算过一笔账:假如本年全省300万亩直播稻悉数改为机插秧,可增产粮食1.5亿公斤。“眼下各地控减力度并不平衡,而越是有阻力,咱们越要尊重农人志愿,不搞‘一刀切’。对习气直播稻的农户,仍要做好农技服务。”

  ——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秦亚东以为,受城乡面源污染影响,全省旱季“藏污纳垢”、旱季“零存整放”问题依然杰出,水质“逢雨必降”现象依然遍及,农田退水等面源污染是当时我省水环境办理的要点和难点。该厅水处处长张玉国泄漏,本年全省将施行84个农田排灌体系生态化改造项目,完结改造面积41.2万亩。力求2023年1—10月全省国考断面水质优Ⅲ份额达88%,太湖流域要点断面水质优Ⅲ份额达95%。

  我省稻作制度变革与农业生态维护的交融立异,就像一粒种子,已生根、刚发芽……